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4-12-02 08:20
中國證券報
政策協同發力 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上升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上升,且連續2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8%,與上月持平,表明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保持穩定擴張。
利好因素疊加 外資機構建議“高配”A股
近日,在中國經濟恢復向好、企業盈利回升的背景下,疊加個人投資者資金凈流入等利好因素,高盛、瑞銀、摩根資產管理等多家外資機構繼續給予A股市場“高配”建議。外資機構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基本面有望持續向好,企業利潤率料提高,中國股票市場蘊含豐富的投資機遇。
兩部門聯合掛牌督辦第四批特大跨境電詐案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1日消息,為進一步遏制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態勢,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決定繼續聯合掛牌督辦第四批8起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堅持深挖組織者、領導者及幕后“金主”,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及境內關聯違法犯罪活動,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上交所引導“提質增效重回報” 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近日,上交所舉辦滬市上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座談會,共有9家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和科創板上市公司參加。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抓住了企業經營的本質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專項行動實施以來企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明年將繼續積極響應專項行動的倡議,制定更加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
上海證券報
長期資金入市節奏加快 未來將加大科技創新投資力度
近段時間,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推出,資本市場逐漸回暖,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基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節奏加快。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32.15萬億元,其中人身險公司和財險公司合計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余額達4.11萬億元,環比、同比及占比均明顯提升;社保基金新進93只個股、增持174只個股,持倉市值達4599億元;養老基金新進45只個股、增持59只個股,持倉市值近330億元。
宏觀政策發力顯效 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上升
近期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穩增長效應逐步顯現,制造業需求有所改善,景氣度持續回升。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制造業PMI為50.3%,比10月上升0.2個百分點,實現連續3個月上升,且連續2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專家表示,宏觀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以應對外部挑戰,鞏固經濟回升基礎。
深交所召開2024年會員大會發起“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倡議
11月3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召開2024年會員大會。121家會員單位代表出席會議,深圳市領導、證監會相關司局和系統單位負責人以及深交所領導班子成員列席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深交所理事會工作報告、總經理工作報告、監事會工作報告及年度財務預決算報告,選舉產生了第六屆理事會。沙雁當選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
公募資金流向變動 “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
9月底以來,投資者風險偏好開始提升,“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債券型基金遭遇贖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債券基金份額減少逾7000億份,股票型基金份額逆勢增加700多億份。從資金流向來看,盡管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提升,但相對而言依然謹慎。
證券時報
深交所2024年會員大會提出 落實好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11月30日,深交所召開2024年會員大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深交所理事會工作報告、總經理工作報告、監事會工作報告及年度財務預決算報告,選舉產生了第六屆理事會。沙雁當選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
嚴監管信號持續釋放 券商罰單密集下發
資本市場嚴監管信號不斷釋放。近一段時間以來,券商罰單數量增加明顯,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是重災區,涉及10余家券商,或因違規直播薦股,或涉及從業人員違規炒股,還有的和投行業務盡調履職不到位有關,IPO撤單后仍將被追責。
上交所“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近日,上交所召開滬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座談會,圍繞市值管理、提質增效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優化和完善相關制度規則,持續深化“三開門”服務,支持和引導滬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樓市積極信號不少 新房成交房企拿地創年內新高
在樓市新政密集疊加影響下,新房成交和房企拿地都出現積極變化。11月,重點30城新房成交面積達年內新高,30家重點房企拿地金額也創下今年新高,部分城市土拍市場出現民企高溢價拿地個例。1~11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同比降幅繼續收窄。
證券日報
上交所召開“提質增效重回報”座談會 共話滬市企業價值躍升新路徑
近日,滬市上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座談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召開。多位來自滬市主板和科創板上市公司高管以及上交所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方案的制定、實施及進一步規劃展開深入討論交流。
多家外資機構唱多2025年A股市場
隨著2024年步入“倒計時”,各大外資機構也紛紛開啟對2025年中國市場走勢的展望。綜合來看,外資機構對2025年A股市場的情況總體較為樂觀,普遍認為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極具吸引力,未來存在較大上升空間,當前是長期布局的恰當時機,看好科技、消費、新能源和先進制造業等。
制造業PMI三連漲 上揚曲線勾勒經濟奮進圖
11月30日,11月份的首個經濟數據出爐,被譽為宏觀經濟變化“晴雨表”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10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創7個月以來新高,表現超預期。其連續三個月上升形成的上揚曲線,更是生動地勾勒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奮進藍圖,釋放出諸多積極信號和關鍵信息,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注入源源不斷的信心與活力。
央地紛紛探索建立完善激勵容錯機 制鼓勵國有創投機構“大膽投”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探索建立國有創投機構和國資基金激勵約束和容錯免責機制,鼓勵國有資金“敢于投”“大膽投”,為“耐心資本”松綁。
人民日報
前10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87.8萬億元 同比增長5.7%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87.8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前9月提高0.1個百分點。10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7%,增速為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顯示物流運行回升勢頭有所增強,同時結構性向好態勢更趨明顯。
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3% 連續2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從13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等上升。
經濟日報
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穩定擴張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8%,與上月持平,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保持穩定擴張。
前10月全國新增地方政府債券45689億元
財政部近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1月至10月,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45689億元,其中一般債券6568億元、專項債券39121億元。全國發行再融資債券28193億元,其中一般債券12450億元、專項債券15743億元。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73882億元,其中一般債券19018億元、專項債券54864億元。
第一財經
投行大軍轉向并購重組 迎交易“撮合者”能力大考
并購重組業務一直都被稱為投行“皇冠上的明珠”。但這一說法,長期以來更多只是存在于教科書和投行的招聘廣告中。無論從經濟回報還是從業價值來看,做IPO業務都是實際上最被推崇的投行角色。
上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1萬家 未來將持續加強政策供給支持其發展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也正在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開放眾多新賽道的應用場景,讓中小企業找到落腳點。
經濟參考報
年內新發基金規模破萬億份 被動指數型基金成11月新寵
2024年基金發行進入收官階段。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作為統計標準(下同),截至12月1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全市場共有1024只基金發行,發行份額突破萬億份,達10343.30億份。其中,以被動指數型基金為代表的股票型產品發行火熱,11月發行超千億份,規模占比逾70%。展望2025年,機構普遍對企業盈利修復與A股市場走勢持樂觀態度。
20多家A股藥企披露藥品納入醫保 涉及數十款創新藥
2024年國家醫保目錄公布后,已有20多家A股上市藥企披露藥品納入情況,涉及數十款創新藥。其中,除了不少創新藥成功續約,還有一批上半年獲批的創新藥或新增適應癥被納入。近年來,創新藥納入醫保的速度不斷加快,推動我國醫藥產業創新升級。藥企普遍表示,“入保”將對藥品銷售和公司長期經營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晟鑫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